上一条 : 海尔森 心课程 | “国际家庭日”专题讲座:《家庭中的心理抚养》5月15日,海尔森东郊校区等你来
下一条 : 海尔森 心课程 | 高新校区6月新班开课预告
发布时间:2021-05-13 作者: 点击量:2715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证督导师;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前任武汉中德心理医院院长;精神科执业医师,中国权威催眠大师;心理咨询/临床督导/心理学理论教学超过上万小时,30多年在临床一线从事心理治疗与咨询及教学。
曾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从事精神科及临床心理学治疗工作;
被特聘为同济医科大学精神医学的临床带教老师。
长期进行湖北省精神疾病的司法鉴定工作。
进行药物依赖戒除(戒毒)治疗,并任治疗中心主任。
接受美国临床催眠治疗师协会(A.C.H.E)在国内首次开办的临床催眠治疗师的颁证培训,并获得A.C.H.E颁发的临床催眠治疗师的证书。
此前,李鼎智老师莅临海尔森教育开展的初、中、高级【精神动力型催眠实操课程】受到广大学员的热烈欢迎和好评。在催眠课上,大家领略了李鼎智老师在催眠领域的极深造诣,自身也得到了很大的学术提升。
客体关系是什么?
精神分析理论自20世纪初由弗洛伊德创立以来,已经走过了两个阶段,内驱力理论阶段和客体关系理论阶段。在精神分析学术界中,客体关系理论是一门比较新的理论。在临床实践中,该理论得到了广大心理治疗师的认同,同时采用此项技术也扩大了精神分析对于心理障碍的治疗的应用范围。
客体关系理论是在精神分析的理论框架中探讨人际关系,尤其是婴儿与母亲的关系是如何影响个体的精神结构以及个体是如何由此成长起来的一种理论。
精神分析所感兴趣的是种种心理表象的内在世界,因为它(才)是某一主体(人)到底是如何呈现和了解世界,以及他或她的关系以便让治疗师了解其行为和动机(的关键)。只有当事人能反省并谈论他或她的感受及关系,治疗师才得以获得有关该人内在客体关系的种种资料。
在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目前一个比较热门的观点是,关注治疗过程的“此时此刻”,利用“此时此刻”的关系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个案,从而更好地帮助个案。这也正是客体关系心理治疗的治疗关键所在,即在治疗过程中,个案一定会把儿童期内射的“自我——对象客体”关系投射成自己与治疗师的关系;
客体关系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1、梅兰妮·克莱因(Melanie Kline),创新与过渡的理论家
使用游戏治疗、分析游戏的象征意义、
1)驱力、本能、关系;
2)幻想
3)两个位点:分裂——偏执位、抑郁位;
2、玛格丽特·马勒(Margaret Mahler),个体的心理诞生
1)发展三阶段:自闭、融合与共生、分离个体化;
2)发展阶段的特征、分离-个体化的发展;
3)在心理诊断上的意义。
3、东纳·温尼科特(Donald Winnicott),具独特观点的小儿科医师
1)重要的观点:
环境与本能、促进发展的环境、全能的幻觉、足够好的母亲、真自体与伪自体、客体、过渡性客体 。
2)发展历程与治疗,涂鸦与梦境(与克莱因的不同)
4、威廉·费尔贝恩(Ronald Fairbairn),一个“纯粹的”客体关系模式。
1)儿童发展三阶段:
婴儿式依赖阶段(标志:母子间极少差异;“接近融合”);准独立阶段(漫长的过度期;任务是承担将内在世界进一步细化成客体代表的任务;特征:歧视{区别/分化}、接受和拒绝);成熟的(互相)依赖阶段(特征:多样性和合作性;不同的和潜在的依赖都将被认可)。
2)三个自我:
理想自我;激动客体(力比多客体);拒绝客体(反力比多客体)。
如何支持我们的临床工作?
客体关系理论被誉为现代精神分析“圣经“!近些年来,客体关系理论正指引着临床心理工作的发展方向。一名优秀的心理治疗师在此时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受(反移情)来觉察个案在童年和日常人际生活中形成的“自我——对象客体”关系,然后通过理解、分析或者抵御其存在不良问题的“自我——对象客体”关系,从而帮助个案获得领悟,实现发展。
谁适合学习客体关系理论?
心理学相关的学生与学者
心理咨询师
心理学爱好者
教师及儿童心理相关工作者